(30)-诊要经终论篇之四季下针法、偶刺针法、十二经脉断绝状
不待传气而即环转矣。夫经俞络脉谛谷,各有三百六十五x,皆臓腑之气所游行,是以四时之刺,或在皮肤,或在俞x也。《针经》曰:刺之气不至,无问其数。刺之而气至,乃去之,勿复针。刺之要,气至而有效,效之信,若风之吹云,明乎若见苍天,刺之道毕矣。是以四时之刺,必候其气至之所在而刺之也。 2.「夏刺络俞,见血而止,尽气闭环,痛病必下。」夏天得病的时候,刺络俞x、刺它更细微的地方即孙络,在四肢末梢的地方放一点出血就好了,病邪就会去。因为夏天里人的气跟天地的气一样当旺,这时,病邪不容易进我们的身T,只能到皮肤表面。这句话的意思是治病或诊断,不要太过或不及。病得浅就治得浅,病得深就治得深。 *络俞者,孙络俞,见於皮肤之间。盖夏气浮长於外,而更宜浅刺者也。若尽传其气,则反闭其环转之机,而痛病於下矣。盖言经随气转,夏时之气浮越於外,气至即止,而不宜太过。《伤寒论》曰:蒆腑相连,其痛必下。言经气逆於上,病必痛於下,谓其经络上下之相通也。 3.「秋刺皮肤循理,上下同法,神变而止。」春夏时下针较浅,秋冬时下针b较深。秋天天气冷了,针从皮表慢慢走到骨边,也就是秋天下针可以深,顺着皮肤腠理的空隙刺下去,下得骨头旁边。等到病人气sE或神sE变为正常,就可以起针。 4.「冬刺俞窍於分理,甚者直下,间者散下。」冬天的时候寒气b较重,所以病会b较深,下针都须以背的俞x为主。病是重者,下针一定要深,这是我们的治疗的原则。 *俞窍,诸俞之窍x,更深於散俞,而近於筋骨者也。分理者,分r0U之腠理,乃谛谷之会。谏谷属